话说上海上海中医名家流派

文章来源: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发布时间:2016-9-25 13:02:22   点击数:
 话说上海上海中医名家流派

南宋,有何氏行医,后形成何氏医学世系。20世纪以来,形成众多名家流派,各派传人至今仍为上海中医界骨干。

何氏医学世系何侃,字直哉,其先祖随宋室南渡,居青龙镇(今青浦县白鹤乡青龙村)。南宋绍定年间,任浙江严州淳安县主薄,任满后归隐行医。相传至今27世,宗族中行医者多人。元何天祥,明何全,清何炫、何世仁、何其伟、何长治,均为名医。何炫《药性赋》《何氏医案杂症方》,何昌龄《何瑞叔医案》,均系孤本。27世医院名誉院长何承志。

李士材学派李士材(~年),名中梓,号念莪,南汇人。从医近50年,尤精《内经》《伤寒论》,吸收诸家精华,治病不拘成法,自出新意,临证常获奇效。著有《内经知要》《医宗必读》《颐生微论》《伤寒括要》及《诊家正眼》《病机沙篆》《本草通玄》。就李时珍27脉,补“疾脉”,合为28脉。其学一传沈朗仲,再传马元仪,三传尤在泾。门人董宏度、郭佩兰,侄李延昰都有医名。

孟河丁氏学派丁甘仁(~年),名泽周,江苏孟河人。师承名医马培之,精内、外、妇、儿、喉各科,擅治外感温热病和内外杂病,为孟河四大名医学家之一。民国初年,至沪行医,屡起危疾。宗《伤寒论》,而不拘泥于伤寒方;宗温病学说,而不拘泥于四时温病,重视临床经验,融会贯通而自成一派。年,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程门雪、章次公、严苍山、黄文东、秦伯未、章巨膺等皆出其门下。著有《药性辑要》《脉学辑要》《喉痧证治概要》等。后嗣及其门人合编《孟河丁甘仁医案》,流传甚广。年,丁氏次子仲英与夏应堂、蔡济平等组织上海市中医协会(后改中医师公会),担任会长。长孙济万善治温热病,任上海国医学会常务主席、私立上海中医学院院长。

新安王氏学派王仲奇(~年),名金杰,安徽歙县人,出生于世医之家。其学远宗张仲景,近效程杏轩,尤勤研吴谦著作。年,移寓上海,以善治温热病、内科杂病和擅长调理自成一家。重视经络学说,擅从肝肾经脉循行上系于脑,而从肝肾论治各种内、儿科杂病,效果甚佳。以为治病之道要在明阴洞阳,用药以酌盈济虚,补偏救弊。处方则时方、经方并重。学说备受同道推崇。有《王仲奇医案》抄本遗世。

浙江范氏学派范文虎(~年),名赓治,宁波人。自幼随父学医,推崇张仲景学说,擅治外感热病。认为治疗温病关键在于顾护津液。注重舌诊,所用多主古方。用药精炼,好投峻剂,调治杂症有独特经验。对贫病者常解囊相助,或不收诊疗医药费。遗有医书20余种,今存有《外科合药本》一卷及临证医案70多册。弟子吴涵秋(~)擅用经方而又博采时方,用药主张应重则重,应轻则轻,不限一格。善以峻剂起沉疴。

张氏内科张骧云(~年),又名世镳,字君相,俗名“张聋7”,上海人。善治伤寒热病。秉承家学,辨证施治,审慎用方,讲究药物配伍。以为无论新感与伏邪,出路同在肌表,“表与透”实为治疗伤寒热病之要法。临床上习用豆豉以表散透发,高热神志昏蒙、舌苔灰黄粗腻或焦黄者,给药数帖常苔散热退,有“一帖药”之誉。主张“医以救人,非以营业”,患者不论贵贱,一视同仁,常免费为贫者施诊给药。著有《君相诊余随笔》。曾孙龙孙、曾侄孙志雄、镜人等均有医名。张镜人医名尤著。

夏氏内科夏应堂(~年),江苏江都人。早年学医于许菊泉,与丁甘仁齐名,有沪上“北丁南夏”之誉。对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学说,对温热病诊治尤有心得,内伤杂病精于肝胃调治、病后调理。临证用药以轻灵见长,处方精要平稳。年,参加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历任中华国医学会会长、中国红十字会沪城分会理事长、上海中国医学院董事长。遗有《九芝山馆集方》手稿一册。子理彬擅伤寒、内科杂病,有医名。

夏氏外科夏墨农(~年),字和庄,浙江德清人,世传医术。年,至沪行医,专治外科。以四部经典著作为基础,推崇金元四大家及近代温病学家学术思想,用于外科杂病加以发挥。擅长诊治疖、痈、疽、疔。重视整体,内外兼施,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积辨脓、辨血、辨气、辨乳等丰富经验。外病早期切开,手术神速,有“飞刀”之称。手术部位准确,大小适宜,深浅得度,不伤筋脉。子少农有医名。

顾氏外科顾筱岩(~年),字鸿贤,上海浦东人,生于外科世家。以治疗疔疮、乳痈、外科杂症著名。学出于《内经》《难经》,法取于明代外科名家陈实功《外科正宗》。结合临床实践,在辨证施治和外用方的配方研制中创造许多经验良方,自成一派。主张“外之症实根于内”,“治外不治内,是舍本求末”。立方处药首辨阴阳,再重脾胃,内外兼治,屡有奇效。受业门人甚多。著有《外科外敷选方歌括》,撰有《乳部疾病谈》《疔疮走黄的辩证施治》等论文10余篇。子伯华为外科名家。

蔡氏妇科蔡小香(~年),名钟骏,宝山人,蔡氏妇科5世医。清光绪三十年(年),与李平书、陈莲舫、余伯陶等创立上海医务总会,被推举为首任会长。学李东垣,尚朱丹溪,权衡轻重而不偏,经、带、胎、产以调理为主,养血为先,闭经不尚攻伐,崩漏不专止涩。处方简要而有效,人称“蔡一帖”。子香荪,7世传人松春、柏春以及香荪子小荪,均有医名。

朱氏妇科朱南山(~年),江苏南通人。年,到上海设诊所。以治不孕症著称,自拟妇科十问口诀,治内妇及杂症有奇效。年,发起组织上海国医公会。年,接办中国医学院,年,创办新中国医学院。子小南对奇经八脉与妇科病的关系有独到见解。著有《朱小南医案医话医论》《冲任探讨》等。孙女南荪有医名。

陈氏妇科陈筱宝(~年),浙江海盐人。幼承家传,后师承诸香泉,中年得宋代名医陈素庵《妇科医要》手抄残本,潜心研究,医道大进,自成流派。长子盘根擅治不孕、闭经、痛经、白带及产后痛等疑难杂症。次子大年尤长调经、种子、产后诸疾,对宫外孕、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疾病证治,审证、立方、遣药缜密,对滋补气血膏方应用别具心得。

徐氏儿科徐小圃(~年),宝山人,得父传。对麻疹、肺炎、白喉、暑热症等小儿病施用特方,尤擅用麻黄,人称“徐麻黄”。辨证论治,擅于望诊,如以口腔内疹早期诊断麻疹等。历任上海国医公会监察委员、医院小儿科主任、中国医学院董事长、神州医务总会副会长等职。次子仲才擅治儿、内科疾病,擅用温肾扶阳法。小圃门人王玉润,家传师承,博采中西医名家之长,对疑难内、儿科疾病有独到治疗经验。

魏氏伤科魏指薪(~年),名从修,山东曹县人。祖传伤科,年至沪行医,擅治跌打损伤重症,以手法疗病见长,对伤科导引、辨证用药和接骨上骱均有独到之处。与叶衍庆合作,无麻醉下用中医手法和现代医学分析手法复位,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脱位,复位后改用沙袋而不用常规的石膏固定,效果良好。历任上海第二医学院教授、瑞金医院伤科教研室主任、市伤骨科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发表《关节复位法》《伤科常见疾病治疗法》《魏指薪治疗手法与导引》等论著。

石氏伤科石筱山(~年),名瑞昌,字熙侯,江苏无锡人。得祖传真谛,汲取各家之长,以正骨复位手法和外伤内治疗法,成为中国南方伤科一大流派。正骨复位,摸、接、端、提、按、摩、推、拿8法无所不精,“机触于外,巧生于内,心随手转,法从手生”,使伤骨、肌筋离者合,斜者正,陷者起,突者平,筋骨松弛,疼痛骤减。兼以针灸、服药,内外兼治。历任上海中医学院伤科教研组主任、上海中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伤科分会主任委员、市卫生局及第一医学院伤科顾问。著有《伤科石筱山医案》《石氏伤科经验介绍》《正骨疗法》等。弟幼山与兄齐名。子仰山亦为名医。

施氏伤科施维智(~),江苏海门人,秉承家传。年起,在沪行医。初以内科为主,后专治伤科,从事伤科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善用内科方治内伤,对骨折处理尤精,独树一帜,为沪上一大伤科流派。医院中医伤科主任、副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上海分会常务理事。著有《实用伤科学》等。

杨氏针灸杨永璇(~年),南汇人。年,至沪行医。善以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尤重脉舌,运用穴位压痛等方法辅助诊断,形成针灸经络诊断法。治疑难病常针灸齐施,针药并用,内外同治,根据病情需要,以针灸、拔火罐为主治手段,兼用中药煎服、药熨熏洗等多种治法。著有《针灸治验录》《杨永璇中医针灸经验选》等。

陆氏针灸陆瘦燕(~年),嘉定人。年,在上海设诊所。毕生从事针灸临床和教学,致力于针灸学术研究,对“经气”含义、十二经脉同各经相接关系、六腑之合穴、经脉交会等理论多有阐发。提倡使用温针,擅用艾绒温针、伏针、补泻、烧山火、透天凉等手法治疗疑难杂症。设计制造针灸经络穴法模型,创办中国针灸学研究社附设函授班。著有《针灸正宗》《经络学图说》《腧穴学概论》《针灸腧穴图谱》等。

朱氏推拿朱春霆(~年),字维震,嘉定人,黄墙朱氏中医6世医。师从丁树山学习“一指禅推拿”。年,沪上设诊。认为推拿是不同于药物治疗的“手医”,与针灸有异曲同工之妙。临证注重掌握营卫气血之依存关系和脏腑之间的升清降浊功能,以手法治理,使脾胃调顺、络道疏通而逆症顺转。对望神、验舌、察斑、辨汗、切脉、按诊等亦深有掌握。“一指禅”手法以柔和见长,被誉为推拿圣手。年,建国内第一所推拿学校和门诊部,任校长、门诊部主任。历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推拿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市中医推拿学会主任委员。编写有《中国推拿学》《推拿辞典》《一指禅推拿》等。学术思想、医案和手稿编入《申江医萃》专辑。

姚氏眼科姚和清(~年),字仁航,号承志,浙江宁波人。早年从舅父习眼科,后求教于范文虎等。年,沪上行医。认为眼与脏腑息息相关,阴阳失调、脏腑偏胜、自然界之变化、人事变迁等外来影响,均为眼病之因。故临诊强调整体观,辨证施治,内外结合,表里兼施。善针拨白内障,一针复明者不可数计。医院医院、医院眼科顾问。撰有学术论文多篇。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整理成《眼科证治经验》。

陆氏眼科陆南山(~年),浙江宁波人。4代世医。年到上海。潜心研究古代眼科五轮学说,结合临诊经验,提出“肝肾立论”、“脾胃论治”、“健脾利湿”学说。率先将中西医结合方法应用于眼科临床。年,研究减味阿胶汤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年,用健脾利湿法治疗单纯性青光眼。医院中医教研室主任、全国中医眼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等职。撰有《中医治疗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眼科临证录》等论著,主编《实用中医眼科学》和《医学百科全书·中医眼科分册》。

朱氏喉科朱子云(~年),上海人。从父学医,擅长内、儿、喉科,尤以喉科闻名。吸取外科切开排脓法,对喉痈、缠喉风等危疾常施以手术,一刀见效,有“张家膏(张骧云善用石膏)、朱家刀”之说。善外用吹药(口疳散、耳疳散等),疗效显著。治病注重全身辩证,洞察症结。弟仲云,同为朱氏喉科奠基人。后裔宗云等继其业。朱氏喉科盛名于20世纪30~40年代,迄今未衰。

张氏喉科张赞臣(~年),字继勋,江苏武进人。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年设诊。又师事谢观、曹颖甫、包识生诸名家。精内、外、儿、五官等科,尤以外、喉科见长。认为耳鼻咽喉起病,实乃脏腑功能失调,须整体与局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诊断重视“舌下络脉诊察法”、“咽喉局部诊察法”、“鼻衄衄色辨证”等。创制金灯山根汤、外用喉科牛黄散等多种验方,用于临床,每获良效。主编《医界春秋》杂志,为年全国中医药界赴京请愿团随团秘书、中国医学院教授。历任市卫生局中医处副处长、中医文献研究馆副馆长、上海中医学院教授、曙光医院顾问、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撰有《中医喉科集成》《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咽喉病新镜》等论著。

摘自:《上海通志》









































福州治疗白癜风医院
治白癜风福州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obl66.com/kfyy/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