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与淤血

文章来源: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发布时间:2016-12-16 19:16:21   点击数:
 

局部充血

    

器官或局部组织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称为充血。

一、动脉性充血

    

局部器官或组织由于动脉血输入量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为动脉性充血或主动性充血。

㈠原因

1.生理性因素

2.病理性因素

⑴炎症性充血:

⑵侧支性充血:

⑶减压后充血:局部器官、组织长期受压,血管张力下降,一旦压力突然解除,受压组织内的细动脉仍可反射性扩张,发生局部充血。临床上为避免发生此情况,放腹水一次小于ml.胸水小于ml。

㈡病理变化

体积轻度肿大,颜色鲜红,如位于体表,皮温升高(物质代谢和机能活动增强)。

㈢意义与转归

1.有利影响暂时性,加速代谢有利于损伤的修复(热敷疗法)。

2.不利因素脑充血:头晕、头疼,血管破裂、出血。

      

二、静脉性充血

          

局部器官或组织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使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而发生的充血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㈠原因

1.静脉受压

2.静脉腔阻塞

3.心力衰竭

㈡病变

器官肿大,颜色暗红,在皮肤或粘膜呈青紫色→紫绀,温度降低。

㈢后果

1.淤血性水肿、淤血性出血及淤血性硬化

淤血性水肿:长期的静脉性充血→局部组织代谢产物蓄积→损害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局部组织发生水肿,称为淤血性水肿。

淤血性出血:毛细血管壁损伤严重,红细胞漏出到组织内,形成出血,称为淤血性出血。

淤血性硬化:长期缺氧的情况下→细胞崩解→局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间质的网状纤维→胶原纤维→使器官变硬,称为淤血性硬化或无细胞性硬化。

2.实质细胞的萎缩、变性及坏死

3.侧支循环的形成

㈣重要器官的淤血

1.肺淤血镜下观:⑴肺泡壁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满红细胞,使肺泡壁增厚;⑵肺泡腔内有液体渗出形成肺水肿;⑶肺泡腔内有少量红细胞和心力衰竭细胞。肉眼观:体积肿大,重量增加,颜色暗红,质地较实,切面可挤压出淡红色血性液体。

慢性肺淤血

心力衰竭细胞: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将血红蛋白转变为含铁血黄素,这种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被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2.肝淤血镜下观:⑴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其邻近的肝窦扩张、淤血,充满红细胞,并见该处的肝细胞萎缩消失;⑵小叶周边处及淤血区附近的肝细胞因缺氧而发生脂肪变性;⑶肝窦扩张,肝索受压变窄。肉眼观:见肝切面呈现槟榔状花纹称为“槟榔肝”。

慢性肝淤血(槟榔肝)

慢性肝淤血









































北京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需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obl66.com/jbby/9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