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 治疗措施>> >> 蛔虫病

蛔虫病

文章来源: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发布时间:2021-7-25 11:53:09   点击数:
 

近段时间坐儿科门诊,经常有宝宝说肚子痛,好多家长说我家宝宝是不是得了肠道蛔虫病,究竟是蛔虫在作怪吗?今天,我们和家长朋友一起来聊聊蛔虫病。说起蛔虫,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关于蛔虫的事家长知道多少呢,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得了蛔虫呢?如果孩子真的患了蛔虫病,我们该如何治疗呢?我们来听益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专家告诉您关于蛔虫病的那些事:

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儿童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影响儿童的食欲和肠道功能,妨碍儿童的生长发育,少数患儿可发生胆道蛔虫病和蛔虫性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临床表现

1.幼虫移行引起的症状:

①幼虫移行:蛔虫移行至肺可引起蛔幼性肺炎或蛔虫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表现为咳嗽、胸闷、血丝痰或哮喘样症状,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肺部体征不明显。症状1-2周消失。

②重症感染:幼虫可侵入脑、肝、脾、肾、甲状腺和眼,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如惊厥、肝大、肝功能异常、视网膜炎、眼睑水种及尿的改变等。

2.成虫引起的症状:成虫寄生于肠道,以肠腔内半消化食物为食。临床表现与蛔虫多少、寄生部位有关。轻者无任何症状,大量蛔虫感染可引起食欲缺乏或多食易饥,异食癖;常腹痛,位于脐周,喜按揉,不剧烈;部分患者烦躁易惊或萎靡、磨牙;虫体的异种蛋白可引起荨麻疹、哮喘等过敏症状。感染严重者可造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3.并发症

(1)胆道蛔虫症: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右上腹剧烈绞痛、屈体弯腰、恶心、呕吐,可吐出胆汁或蛔虫。腹部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或仅有右上腹压痛。当发生胆道感染时,患儿可出现发热、黄疽、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个别患儿,蛔虫可直接窜入肝脏引起出血、脓肿或虫体钙化。其他还包括胆道大出血、胆结石、胆囊破裂、胆汁性腹膜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肠穿孔等。

(2)蛔虫性肠梗阻: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其中2岁以下发病率最高。蛔虫在肠道内扭结成团,部分或完全梗阻肠道,造成肠梗阻,多见于回肠下段。表现为起病急骤、脐周或右下腹阵发性剧痛、呕吐、腹胀、肠鸣音亢进、可见肠型和蠕动波,可打及条索状包块。

(3)肠穿孔及腹膜炎:表现为突发全腹的剧烈绞痛、伴恶心、呕吐、进行性腹胀。体检可见明显的腹膜刺激症状。

处理

可选择下列药物:

1.阿苯达唑(丙硫咪唑,肠虫清):>2岁驱蛔剂量mg,睡前1次顿服,治愈率可达96%,如需要,10日后重复1次。不良反应轻微,可有口干、乏力、头晕、头痛、食欲减退等。有严重肝、肾、心功能不全者及活动性溃疡者慎用。有癫痫、急性疾病者不宜应用。2岁以下儿童禁用。

2.柠檬酸哌嗪:每日剂量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3.0g),睡前顿服,连服2天。不良反应轻微,大量时偶有恶心、呕吐、腹痛、荨麻疹、震颤、共济失调等,肝肾功能不全者及癫痫患儿禁用。肠梗阻时,最好不用,以免引起虫体骚动。

3.左旋咪唑:驱蛔虫每日剂量2-3mg/kg,睡前1次顿服或空腹顿服。不良反应轻微,可有头痛、呕吐、恶心、腹痛,偶有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皮疹等,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4.甲苯咪唑(安乐士):剂量为>2岁驱蛔剂量每次mg,每日2次,或每日mg顿服,连续3日,虫卵转阴率90%-%。不良反应轻微,偶见胃肠不适、腹泻、呕吐等。

并发症的治疗

(1)胆道蛔虫症:治疗原则为解痉止痛、驱虫、控制感染及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素乱。驱虫最好选用虫体肌肉麻痹驱虫药。内科治疗持久不缓解者,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2)蛔虫性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可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输液、解痉、止痛等处理,疼痛缓解后可予驱虫治疗。完全性肠梗阻时应即时手术治疗。

(3)蛔虫性阑尾炎或腹膜炎: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早手术治疗。

预防

1.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做到不吃生菜及不洁瓜果,饭前便后洗手,做好粪便管理,不随地大小便。

2.幼托机构及小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按时进行驱虫治疗,广泛给易感人群投药以降低感染是比较可行的方法,但蛔虫病的感染率极高,应隔3-6个月再给药。

3.最重要的是人便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再作为肥料使用,提供对污水处理的卫生设施,这些才是长期预防蛔虫病最有效措施。

怎么样,您对蛔虫病是不是有了进一步了解?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obl66.com/zlcs/175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