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RNP相关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

文章来源: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发布时间:2021-4-18 16:46:44   点击数:
 北京中科白殿疯在哪里 http://pf.39.net/bdfyy/bdfzd/index.html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pigmentosa,RP)是一类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的视网膜疾病。首先表现为进展性的视杆细胞变性,随后视锥细胞也常常受累。SNRNP基因在9年才被发现与adRP相关,因此疾病表型还没有很详细地被描述。本研究的目的为描述SNRNP相关RP的临床特征和视网膜表型。相关成果发表在JAMAOphthalmology上。研究共纳入9个被确定为SNRNP基因突变的患者,4个女性,5个男性,疾病表现时平均年龄为19岁。7个患者在20岁前出现症状,2个患者(患者2和5)分别在30岁初和50岁初时出现症状。所有患者的第一个症状均为夜盲,4个病人同时表现为视野缩窄。所有患者中心视力尚可,其中患者8和9在最后一次随访时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好于20/40,详细的临床信息见表1。眼底照相显示不同程度的RPE萎缩,骨细胞样色素变动,以及视网膜血管变细(图1A)。患者3疾病早期阶段的自发荧光表现为黄斑区的高荧光环,但随着疾病进展,这个高荧光环直径会逐渐变小,疾病晚期的患者也表现为视乳头旁环形的低荧光(图1B)。而OCT上也表现为视网膜外层的萎缩和椭圆体带的消失,萎缩区域对应着自发荧光上高荧光环的外部区域。在疾病早期,中心凹的外核层尚完整,但到了晚期均开始出现萎缩。随着疾病进展,患者2,8,9中心凹的外界膜,椭圆体带,嵌合体带均消失。但是患者1,6,7在疾病晚期时中心凹处的椭圆体带仍完好。

表1.患者的基本信息

图1.患者的眼底检查图片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ERG的检测,暗反应均消失,明反应也大部分消失家系研究发现患者4和9的家系有可能有不完全外显现象的存在。所有患者SNRNP的基因突变结果均记录在表1中,除了c.GT(p.CysPhe)为新突变,其余均为已报道过的突变,其中4个患者均为c.CT(p.ArgCys)的突变,但是他们发病的年龄及眼底表现均有很大差异,患者1,4和9均在青少年时期就发病,而患者2在30多岁时才开始。SNRNP编码hBrr2,是U4/U6-U5三联核糖核蛋白复合物的关键成分(图2)。

图2.与adRP相关剪切因素的作用

综上所述,SNRNP基因突变导致的非综合征性RP是一个典型的视杆细胞首先受累的表型。具有明显的表型异质性,且存在不完全外显现象,初发症状一般出现在20岁之前,进展缓慢,在五六十岁时也能维持一定的视力。参考文献:Yusuf,I.H.etal.ClinicalCharacterizationofRetinitisPigmentosaAssociatedWithVariantsinSNRNP.JAMAOphthalmol().点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上也会出现视网膜退行性变、骨细胞样色素沉着,血管变细等典型表现。但相对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来说,显性遗传的RP临床表现相对较轻,通常发病年龄相对较晚,在疾病晚期仍能保持一定有用的视功能,而且有的家系中会表现为不完全外显,使得遗传方式显得更具有迷惑性。目前发现了22个基因与非综合征性的ADRP相关,而其中PRPF3、PRPF4、PRPF6、PRPF8、PRPF31与SNRNP均与剪切体因素相关。SNRNP这个基因约占ADRP的1.6~14.3%,其临床表现与多数RP患者相似,携带此基因突变的患者多数成年后才发病,病情进展也相当缓慢,中年时期后(50岁左右)多数病人的视力还维持在0.5左右;但是即使在同一个家系中,同一突变的不同个体之间的临床异质性也很明显,主观症状发生的年龄差异很大。总之,SNRNP基因突变的RP尽管比较少见,但是也是ADRP典型表现的代表。医院邹绚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obl66.com/ysph/16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