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巨平
中共党员,眼科学博士,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会员。专业专长: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白内障以及常见眼病的诊治,尤其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赴澳大利亚眼科研究中心进修学习,参与多年的本科生教学工作和研究生带教工作,累计授课余学时。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及专利申请,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主编《白内障显微手术彩色图谱》、《糖尿病眼病》、《临床病例会诊与点评---眼科学分册》、《微创玻璃体手术学》、《临床眼底病-外科卷》等著作7部。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中老年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之一。黄斑水肿是导致视力损害的最常见原因。在这个抗VEGF的时代,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成为黄斑水肿治疗的一线选择,然而对于如何选择注射对象,注射频次尚没有明确的共识。有些患者黄斑水肿可以自然消退,但是结局却不尽相同。下面的两例患者的自然病程变化可以为大家提供些线索,为进一步有的放矢的治疗提供帮助。
病例1患者杨某,男性,51岁。主因左眼突然视力下降3天就诊。高血压病10余年,否认糖尿病、吸烟及饮酒史。否认家族病遗传史。左眼视力0.4,眼压12.4mmHg,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眼底如图1。右眼视力1.0,眼压13.6mmHg,右眼正常。5天后左眼视力再次下降,降低到0.2,眼底如图2。OCT显示明显的黄斑囊样水肿,如图3。初步诊断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拒绝了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一个月后患者来复诊,视力恢复到0.8,黄斑水肿完全消失,如图4。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内无明显无灌注区,如图5。
病例2患者杨某,男性,60岁。主因右眼轻度视力下降1周就诊。否认糖尿病、吸烟及饮酒史。否认家族病遗传史。右眼视力0.8,眼压10.1mmHg,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眼底如图6。左眼视力1.0,眼压12.2mmHg,左眼正常。右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不全阻塞,如图7和图8。3月后右眼视力下降到0.3,眼底如图9。OCT显示明显的黄斑囊样水肿,如图10。患者没有接受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一年月后患者来复诊,视力下降到0.1,然而黄斑水肿完全消失,如图11。
小结:两例患者的个人因素造成依从性差使得我们观察到了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自然病程,也使得部分辅助检查缺失,如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不能明确第二例患者的缺血类型。两例患者的共同点均是从轻度不完全阻塞转变为完全阻塞,发生黄斑水肿后不同时间自愈,不同的是二者的结局不同。临床工作中需要摸索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变化危险因素,哪些患者需要干预,哪些患者只需要观察。
本病例发布后1周内,读者可实名回复对病例不同的认识、观点或希望了解的问题。活动将对1个病例进行了“有意义”的回复,计为1分,每2个月后台统计用户的积分并公示,得分最高的前30名用户将荣获“微视界最佳参与奖”并获得本精美礼品!随后积分清零。
后台将整理回复的问题反馈给病例提供者,由后者选择问题进行集中解答并由微视界发布“提问者+问题+相应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