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药的传说第五十三集

文章来源: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发布时间:2017-3-4 23:43:01   点击数:
 

蔓荆子的传说(第五十三集)

 安徽省太湖县是全国中药材蔓荆子五大产区之一,据考究具有多年的悠久生产历史,而且太湖县生产的蔓荆子在省内外都颇有名气。然而蔓荆子是怎样在太湖县扎根、开花、结果、繁衍后代的呢?

在太湖县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蔓荆子在太湖县扎根的传说。蔓荆子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止痛的功效。太湖县生产的蔓荆子为单叶蔓荆马鞭草科,落叶小关木蔓荆的成熟果实。

相传在洪武年间,太湖县有位名叫刘焘的人在广西柳州做知府,回太湖县省亲时,带回蔓荆子种子,赠送给家人种植。其家人将种子撒在河滩上,后逐年生产繁殖。但当时人们对蔓荆子认识不够,对它的生长无人问津,结果还是寥寥无几。

到公元年,几场大雨冲破了圩坝,淹没了万顷良田,时过水落,皆淤成了高低起伏的沙滩,蔓荆子才获得了生长繁衍的环境。

 如今蔓荆子主要产区分布在太湖县长河两岸沙滩上,此地气候好,雨量丰富,再加上蔓荆子适应性强,群集蔓生,耐干旱,适宜在土质疏松、通透良好的沙质土生长。目前该县长河两岸的部分群众,正在积极走发展中药材蔓荆子生产这条致富之路。

蔓荆子的功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治风热感冒,正、偏头痛,齿痛,赤眼,目睛内痛,昏暗多泪,湿痹拘挛。

①《本经》: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

①治头风:蔓荆子二升(末),酒一斗。绢袋盛.浸七宿,温服三合,日三。

②治风寒侵目,肿痛出泪,涩胀羞明:蔓荆子三钱,荆芥、白蒺藜各二钱,柴胡、防风各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

③治劳役饮食不节,内障眼病:黄芪、人参各一两,炙甘草八钱,蔓荆子二钱半,黄柏三钱(酒拌炒四遍),白芍药三钱。上嚼咀,每服三、五钱,水煎。

1、解热抗炎

蔓荆子和单叶蔓荆子水提液灌服对大鼠发热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有解热降温作用。对大鼠炎症性肿胀和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紫花牡荆素和3一甲氧基-4-肉桂醛。

2、镇痛镇静

蔓荆子水煎剂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腹腔注射能显著提高小鼠的痛阈。生品的作用强于炒制品,醇提物强于水提物。水提液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单叶蔓荆子强于蔓荆子。

3、扩管和降压

蔓荆子醇浸液可显著降低麻醉猫的血压。对实验性外周和内脏的微循环障碍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可显著提高兔眼球结膜的微循环的血流速度。

4、降血压作用

蔓荆子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其降压作用与兴奋中枢诱导的副交感神经系统有关。实验证明:单叶蔓荆水提取物有降低兔血压的作用,该作用可被阿托品、氯异吲哚胺(Chlorisondamine)对抗,被毒扁豆碱增强,甜菜甙元(Betanidine)稍加强之,但不受心得安或赛庚啶(Cyproheptadine)的影响。

5、祛痰平喘

蔓荆子水煎液可显著舒张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有祛痰、平喘效果。

6、抗病原体

蔓荆子水煎液对ECH病毒有抑制作用。对金葡菌和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7、抗疲劳

蔓荆子醇浸液可增强小鼠耐缺氧能力,延长小鼠游泳时间。

8、抑制回肠运动

蔓荆子水煎液、醇浸液可显著抑制豚鼠离体回肠缓激肽的释放,对离体回肠平滑肌运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9、酪氨酸酶抑制

体外试验,蔓荆子醇浸液对小鼠黑色素瘤酪氨酸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10、抗癌作用

蔓荆子的乙醇提取物(含量12.7μg/mL)能较好地抑制大鼠Hepalclc系细胞的增生,对肝癌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其含有的c2、c3,双键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抑制某些癌症细胞的增殖。蔓荆子活性成分Vitexicarpin对K等4种人癌细胞有较强的增殖抑制活性。处理后的K细胞表现出典型的凋亡形态特征,出现了剂量依赖性增加的亚二倍体峰并呈现出典型的DNA梯形条带;PARP和easpase一3被剪切,胞浆中细胞色素c增高,Bcl-2表达减少,Bax表达未见明显变化。

11、延缓衰老作用

蔓荆子中酚性成分如香荚酸等具有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

12、其他作用

蔓荆子水煎浸膏在体外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对孤儿病毒亦有抑制作用,蔓荆子提取物有强抗凝作用,在体外能显著延长牛凝血酶凝聚人体纤维蛋白原时间。蔓荆子的祛痰作用优于牡荆油。

临床体会

1、关于治疗头痛

蔓荆子一般分类在解表药中,以治疗风热感冒头痛。

临床上对各种疾病引起的头痛,蔓荆子都可以治疗,并不局限在感冒头痛上。蔓荆子具有镇痛作用和扩张血管作用,对感染性眼炎、鼻炎引起的头痛、血管性头痛,以及颈椎病引起的神经性头痛等,都有治疗效果。

2、关于治疗眼睛疾病

蔓荆子传统上是治疗眼睛疾病的。由于它能促进眼结膜血流速度,对加快炎症吸收是有利的,对眼炎和眼睛损害引起的头痛治疗是有效的。

蔓荆子对免疫性眼睛损害及其出现的头痛也是常用药。虽然并不直接影响免疫,但能直接改善眼睛的炎症和症状。

3、蔓荆子治疗三叉神经痛有良效

蔓荆子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胃、膀胱经,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之功。笔者在临床采用蔓荆子治疗头痛时,发现本品对三叉神经痛有效。具体用法是:蔓荆子60g,白酒ml。将蔓荆子炒至焦黄,轧为粗末,入酒内浸泡3~7天(夏季泡3天,冬季泡7天),兑凉开水适量,取汁ml,每次服50ml,每日2次,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42例,男15例,女27例;年龄34~86岁。治疗7天痊愈者31例,占73.8%。

如治王某,女,39岁。罹左侧头面疼痛3年余,经西医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反复发作,痛苦异常。近来又作,症见左侧头面、眼眶及口周疼痛,势如烧灼,伴有头晕,烦躁,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给予蔓荆子酒服用,连服3天,疼痛大减,服完1周,数年顽疾获痊愈,随访2年未再复发。

据《珍珠囊》载蔓荆子“凉诸经血、止头痛,主目睛内痛”,王海藏云“搜肝风”,《千金方》记载,蔓荆子浸酒服,可治头风。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蔓荆子含有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及维生素A类物质,具有镇静、止痛作用,可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肌肉神经痛。故本品治疗三叉神经痛有奇效。在临床运用时可根据病情而稍作加减,如属风寒外袭者可加细辛、荆芥;火热内盛者可加夏枯草、杭菊花;血瘀阻络者可加当归、川芎等。

4、蔓荆子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眩晕

蔓荆子性味辛苦、微寒。治疗头痛眩晕有很好疗效。已故名老中医李浩儒对蔓荆子治疗头痛、眩晕有独到之处。认为蔓荆子,蔓走经,荆主风,子下沉。故有专门走经祛风镇痛的作用。他治疗头痛、眩晕分虚实两类。如属实症者,用蔓荆子50g,白芷10g,川芎3g,荆芥10g,黄芩15g。如属虚症者,用蔓荆子40g,防风5g,黄芪15g,苍术10g,山茱萸15g,山药20g,白豆蔻3g。方中蔓荆子需打碎或研碎,生用或微火炒均可用之。

30多年来,笔者采用李浩儒老中医运用蔓荆子的经验,用蔓荆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眩晕60例,收到满意疗效。如治彭某某,男,50岁,主诉:眩晕、头痛反复发作10年,加重1周。1周前因工作劳累突然头昏、眼花、耳鸣、呕吐、恶心、眩晕不止,X线片示颈椎退行性改变。经神经科、骨科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舌质淡、苔白滑,脉弦滑。以补肾、益气、祛风而治之。处方:蔓荆子40g,山茱萸15g,山药20g,黄芪15,白术15g,南沙参15g,白豆蔻5g,甘草6g。浓煎成ml,频频服之。服药1剂眩晕明显好转,再服2剂而愈。以后每因劳作后服上方1剂预防本病,随访6年未发。

5、蔓荆子清利诸窍有奇功

蔓荆子辛苦微寒,功能疏散风热,因其气味芳香,质轻扬上,善于清利头面诸窍。笔者常随症配伍,治疗以下诸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1)流行性结膜炎:本病中医称“天行赤眼”,临床表现为双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肿,自觉刺痒疼痛,畏光流泪,有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等。以蔓荆子12g,菊花15g,桑叶15g,决明子10g,荆芥、防风各10g,水煎,趁热熏蒸双眼,温后口服,一般3~5日可愈。

(2)急性鼻窦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鼻塞流涕等症状,属中医“鼻渊”范畴。治疗宜疏散风热,宣通鼻窍。方以蔓荆子12g,苍耳子10g,辛夷10g,白芷10g,桑叶15g,桔梗10g,随症加减,亦趁热熏鼻,温后口服,曾用此法治疗10余例,多于10剂内痊愈。

(3)牙周炎:牙周炎属中医“牙痈”、“牙宣”范畴,多由胃热上熏齿龈,临床表现为牙痛、牙根宣露、龈肿,按压齿龈可有溢脓或出血。用蔓荆子合清胃散煎服,另用蔓荆子10g,生石膏30g,细辛5g,煎汤漱口,热含冷吐,不拘时数。

(4)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属中医“脓耳”范畴。方以蔓荆子15g,生地黄15g,牡丹皮15g,升麻6g,桔梗10g,黄芩12g,夏枯草15g,车前草30g,丝瓜络10g,每日1剂,水煎服。全方共奏疏散风热、解毒消肿之功,使邪热得出,毒解脓散,其病自愈。

蔓荆子的配伍及附方

(一)配伍应用

配连翘:气味轻清,体浮性凉,轻可去实,凉可胜热,为清火解毒散结之品,本品体质轻浮,入肺经上行宣散,故能清利头目,解表疏风,通窍止痛,主治头面之风证,目入血分养血和肝,凉血散风。二药配用,祛风止痛,清热解毒,治风热上受诸证,佐以蒲公英,菊花更好。

配菊花:质轻气凉,轻清走上,善疏风清热,平肝熄风,清头明目,偏于入肝经而明目。蔓荆子轻浮上行,主散头面之邪,二药配用,可治风热头痛,头风作痛等症。

配川芎,本品味辛性寒,轻浮升散,既能散风热,又可通窍止痛。川芎辛温芳香,性善走散,上行头目,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二药相配则活血祛风止痛的功效显著。可用于治疗外感头痛及风湿身痛,肩背痛等症。

配人参,人参甘温补虚,微苦不燥,长于补肺,脾之气虚,又能益气而生津。本品善散头面风邪,清肝明目,二药相配,则散中有补而不伤正,补中有散而不滞邪。常用于治疗诸虚目疾,头晕,耳鸣,耳聋等疾

配白蒺藜,本品气轻味辛,上行而散,最善清利头目,祛风止痛功佳,主治头面风热之疾。白蒺藜辛散苦泄,专入肝经,能平肝潜阳,又可祛风明目,主治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多泪,头目疼痛等证。二药相须配用,二辛相合,祛风止痛力强,辛苦合用,辛以散风,苦以降火,共奏疏风热,平肝阳,利头目,止疼痛之功效。常用于治疗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所致的头昏头痛,目赤多泪等证。

(二)方剂制剂

1、加味香苏散:紫苏叶、陈皮、香附、炙甘草、荆芥、秦艽、防风、蔓荆子、川芎、生姜。本方用于外感风寒之邪之证。症见:头项强痛,鼻塞流涕,身体疼痛,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舌苔薄白,脉浮。

2、蔓荆子汤:黄芪、人参、炙甘草、蔓荆子、黄柏、自芍。本方用治劳逸饮食不节,内障眼病。

3、蝉花散:蝉衣、羌活、菊花、谷精草、白蒺藜、防风、蜜蒙花、草决明、黄芩、蔓荆子、栀子、荆芥、川芎、甘草。本方用治风热上攻,目赤肿痛翳膜。

4、自蒺藜散:白蒺藜、菊花、连翘、蔓荆子、决明子、青葙子、甘草。本方用治肝热目赤,多泪。

5、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蒿本、防风、甘草、川芎、蔓荆子。本方用治风温袭表之症,证见:肩背痛不可回转、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

6、治头风方:本品二升(末),酒一斗。绢袋盛,浸七宿,温服三合,日三。

7、治风寒侵目,肿痛出泪,涩胀羞明方:本品9克,荆芥、白蒺藜各6克,柴胡、防风各3克,甘草l.5克。

(三)验方

1、蔓荆子散治头痛、身痛:蔓荆、甘菊花、半夏(汤泡)羚羊角(屑)、川芎、枳壳(麸炒)、茯神(去木)、黄芩、防风各23g,麦冬、石膏各30g,地骨皮、赤箭、细辛、甘草(炙)各15g;

2、蔓荆子酒治风热头痛:蔓荆子90g,酒g。将蔓荆子研为粗末,浸泡酒中,7天后使用。每日3次,每次服10~20mL,温服为佳;

3、复方蔓荆子酒治疗风热性头痛、头昏、偏头痛:蔓荆子克,菊花60克,川芎40克,防风、薄荷各60克,黄酒l公斤。将上药共捣碎,用酒浸于瓶中,隔日略加摇晃,7日后去渣,密封备用。每次饮15毫升,渐加至20毫升,每日3次。

蔓荆子的副作用

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

《本草经集注》:恶乌头、石膏。

《医学启源》:胃虚人不可服,恐生痰。

《本草经疏》:头目痛不因风邪,而由于血虚有火者忌之。

《本草汇言》:痿痹拘挛不由风湿之邪,而由于阳虚血涸筋衰者勿用也;寒疝脚气不由阴湿外感,而由于肝脾羸败者亦勿用也。

蔓荆子的食用方法

蔓荆子瘦肉汤

原料:猪肉(瘦)克,蔓荆子20克,三七8克,去核枣(干)克,陈皮5克,盐3克。做法:先将蔓荆子用水浸透发开,洗净,再把三七洗净后打碎,陈皮用水浸洗干净。去核红枣洗净,瘦猪肉洗净。锅中加入适量水,烧开,放入蔓荆子、三七、陈皮、红枣、瘦猪肉。再次用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煲90分钟,加细盐调味,即可饮用。此方活血止痛、滋补强壮、消肿止痛、补益内脏、调节五脏。体力劳动者经常饮,可治疗潜伏性的筋骨伤患。

三子猪肝饮

原料:蔓荆子20克,青葙子20克,栀子15克,鲜猪肝克。做法:将以上三味药用温水浸泡30分钟,入锅水煎取汁。再将猪肝洗净切成薄片,入药汁内煮沸15分钟,入调料,待温食服。药膳功效:此方可清肝泻火、凉血明目,适用于肝胆实热证引起的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患者食用。

蔓荆子川芎饮

原料:蔓荆子10克、川芎10克。

制作过程:取蔓荆子、川芎一起放入瓦锅中,加水ml(2碗量),浸泡20分钟。煮开后,继续文火煮20分钟,即可。

功能解析:对头痛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识别真假蔓荆子

蔓荆子又名蔓荆实、荆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果实,每年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去净杂质,晒干即可入药。其性凉,味苦辛,入肝、胃、膀胱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偏头痛、齿痛、赤眼、目晴内痛、昏暗多泪、湿痹拘挛等。《药品化义》载:“蔓荆子,能疏风、凉血、利窍,凡太阳头痛,及偏头风、脑鸣、目泪、目昏,皆血热风淫所致,以此凉之,取其气薄主升……为肝经胜药。”市场上有以无患子科植物倒地铃的干燥种子冒充蔓荆子,使用时注意鉴别。

外观呈圆球形,直径4~6毫米,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有4条纵向浅沟,用放大镜观察,表面密布淡黄色小点,底部有薄膜状宿萼及小果柄,宿萼包被果实的1/3~2/3,边缘5齿裂,其中2裂较深,常深裂成两瓣,灰白色,密生细柔毛;体轻,质坚韧,不易破碎,剖开后,横断面果皮外层灰黑色,内层黄白色,两层间有棕色油点排列成环。内分4室,每室有种子一枚,种仁黄白色,有油性;闻之气特异而芳香,口尝味淡而略带辛辣味。

伪品倒地铃

其种子外观也为圆球形,但种皮革质,棕黑色;表面虽亦被灰白色薄膜状霜,但有几条不规则的隆起纹理,底部有黄白色桃扁形痕迹,是为种脐,约占种子的1/4,种脐下端有一类圆形浅沟;伪品的种子体重,横切面呈棕黑色,较厚,内含带有黄白色胚乳,有两枚子叶;闻之无特异清香,有股坚果的味道。

从以上特征可辨别蔓荆子的真伪。伪品倒地铃的种子乍一看外观颇有点相似,但仔细观察,还有不少差别,且真伪两种果实不属同科植物,伪品也不具有蔓荆子的功效,误用伪品会贻误治疗,须仔细辨之。

编者温馨小贴士:

“中药的传说”故事里,很多故事中主人翁的疾病与现代疾病是相通的,敬请有缘读者可以按故事里的单方中药试试,但在口服中药汤的同时,釆用”秘道养生”方法,将肠子里的粪便洗净后,将~毫升的中药液注入乙状结肠内,可以事半功倍,疗效会更快更好!

可惜古代人没有发明岀“秘道养生”方法,但古代人有病只用单方中葯,效果也非常好。可现代人连中医中药都不信,只信西方医学,而很多中医师也被西化了,在诊病时多釆用西医流程,用大剂量的复方,少则五、六味中药,多则十几味中药,使用单方中药治疗疾病的中医师悉属罕见!









































白淀风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obl66.com/zlcs/10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