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2药第三周之三

文章来源: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发布时间:2017-4-3 11:28:24   点击数:
 这几个药太熟悉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术归陈,芪得升柴用更神,劳倦内伤功独擅,气虚下陷亦堪珍。13-1补中益气丸炙黄芪g、炙甘草g、当归60、柴胡60g、党参60g、炒白术60g、升麻60g、陈皮60g(制作小蜜丸时有生姜20g、大枣40g)?主药炙黄芪——补肺气,益肺固表,用量最大,“肺”是气之本。?辅药党参、炒白术、炙甘草——补脾气、益肺气,补土生金(李东垣认为“参芪甘草”治疗气虚上火之圣药)当归——养血(补气需要和营)。?佐药陈皮——通利脾肺之气柴胡、升麻——升阳举陷(凡是胃中清气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升之,引参芪甘草甘温之气味上升,以补胃气之散)。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脱肛、阴挺,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或脱肛、子宫脱垂。口服。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活学活用:自金元时代起,数百年来经久不衰的传统名方。目前已广泛用于内、外、皮、妇、儿、五官科的数十种病症。所治疾病举例:可用于“反复感冒、持久泄泻、便秘、失眠”,以及“低血糖、尿道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肾炎血尿、小儿尿频症、神经性耳鸣、过敏性鼻炎、慢性腹痛、低血压、先兆流产、肠道易激综合征”……。那么复杂?不复杂,这些疾病都是因为气虚,身体透支、免疫力低下是得病的内因。补气之后,免疫力及身体的自我调整功能就能提高气虚——主要指肺气虚、脾气虚肺气虚(1)肺部症状:咳嗽声低无力,喘息短气,声怯懒言,痰多清稀。(2)全身症状:面色不荣,畏寒自汗,疲乏无力,易患外感,或导致大肠传送无力而致便秘,虽有便意而大便难下伴汗出、气短。总之,肺气虚多见于咳嗽、哮喘、自汗,以及西医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脾气虚:(1)脾气虚最容易出现的症状是便秘。因为脾主运化,是人体主管消化吸收的器官,脾气亏虚,运化失调,就会导致饮食生成的糟粕停于大肠,而引起大便排出不畅,导致腹胀、便秘。(2)脾气虚也表现为饮食不佳,便溏久泻、肛门下坠感,重者胃下垂、肛门下垂。药理研究:补中益气丸对免疫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并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抗菌、抗病毒等。六味地黄益肾肝,山药丹泽萸苓专。13-2六味地黄丸熟地黄g、酒萸肉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主药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即“三补”辅药泽泻──利湿泄浊,辅助祛肾虚形成的湿热牡丹皮──清泄肝阴虚的虚火茯苓──淡渗脾湿,辅助治疗脾虚所致水湿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六种药物如此配伍组方,使得六味地黄丸治疗肝肾阴虚之症,极为有效,并且补而不腻,很少出现一般滋补药品产生的“上火”现象。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口服。水丸一次5g,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1)大蜜丸每丸重9g;(2)水丸每袋装5g讲故事本方来源北宋太医钱乙《小儿药证直觉·卷下诸方》:在崔氏八味丸基础上改创的方子,在他的书里叫“地黄丸”,后来由于使用地黄的方子太多了,于是就叫了六味地黄丸。书中介绍本方“治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晴多,面色白”等。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六味地黄丸品牌超过个,百余家企业年销售额达约10亿元人民币。现代疾病的慢性肾炎、高血压病、糖尿病、肺结核、肾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心性视网膜炎及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肾阴虚弱为主者,均可加减应用。?如何判断是阴虚、还是阳虚呢?肾阴虚:是潮热、盗汗、手心和脚心烦热、口燥咽干。肾阳虚:是腰膝酸软、不耐疲劳、经常觉得乏力、四肢发凉、喜热怕冷等。用“桂附地黄丸”。福利六味地黄丸+肉桂、附子(制)溫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腰膝痠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大蜜丸每丸重9g总结共同点:均治疗虚损型疾病补中益气丸:脾胃虚弱、中气下陷;简言之“气虚”—肺气虚、脾气虚;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六味地黄丸:肾阴亏损;功能滋阴补肾。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附子、肉桂。用于肾阳不足,功能溫补肾阳。点击







































北京较好的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照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bl66.com/yygl/11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