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9月14号,指尖上的光明——爱尔康?诺华CCOS联合手术直播举行,姚克教授任主席,直播期间我们不仅领略到了手术专家的精湛技艺,爱尔康多个手术操作平台的应用与联合、参与的专家对于手术独到的点评与讨论观点更是加深了大家对于手术的理解,让人受益匪浅。
爱尔康作为全球眼科领域领导者,创新致力提升患者视觉质量,精益求精追求专业技术突破,精准引领视界手术设备前沿。VERIONTM数字导航系统、LenSx?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系统、Centurion?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系统、AcrySofIQReSTORToric+2.5D和+3D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NGENUITY?3D手术视频系统、Constellation?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系统、Wavelight?鹰视飞秒激光设备等多个一体化平台、全面覆盖,引领未来全眼科手术发展、追求每次手术的完美,与眼科医生、眼科患者共逐光明世界。本次手术直播在传承十五载爱尔康手术直播辉煌基础上全新突破,首次跨越白内障、玻切、屈光手术三大领域、联合手术直播,探究诣术根本、引领视界发展,以丰富的手术产品设备,全面解决患者眼部疾病,定义最精彩的学术舞台。
01眼科精准手术的“旗舰版”——爱尔康白内障手术直播:
多功能晶体选择、精准的手术植入、完美的视觉保证——多个爱尔康白内障手术操作系统联合应用,在精准、量化、微创等方面做到了极致。该部分由姚克主席致辞,徐雯教授、李朝辉教授主持,更是由毕宏生教授、刘奕志教授、张劲松教授、汤欣教授、卢奕教授、郭海科教授、张红教授、赵云娥教授、吴明星教授、鲍永珍教授、陈茂盛教授、张广斌教授、申屠形超教授组成点评专家团。
VERIONTM眼球识别和匹配数字导航系统+飞秒激光LenSx?+Centurion?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AcrySof?ReSTOR?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
浙江大医院俞一波教授
由于患者存在>1D散光且术后有看近的需求,术前俞教授为其规划AcrySof?ReSTOR?Toric(ART)+3.0D和+2.5D人工晶状体联合植入。手术开始后,俞教授首先应用飞秒激光LenSx?手术系统再次Verion眼球识别和匹配后完成角膜切口制作、撕囊和预劈核过程。随后,应用Centurion?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系统高效顺利完成超声乳化过程,并采用爱尔康45°带有硅胶保护套注吸针头,轻松吸除上方皮质,手术过程更加安全。最后,应用爱尔康VERIONTM眼球识别和匹配数字导航系统联合匹配数据为患者精准植入AcrySof?ReSTOR?Toric(ART)人工晶状体。
专家视角:
张劲松教授:飞秒激光最大的优势是精准,另外对复杂白内障手术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硬核处理方面,飞秒激光预劈核技术减少了超乳能量、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更低,且精确撕囊使晶状体全覆盖,保证了术后视觉质量。
毕宏生教授:ART+2.5D、ART+3.0D联合植入方案在保证患者拥有全程视觉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患者的正常生理状态、职业需求保证主视眼与非主视眼视觉舒适性,让患者更加游刃有余。
吴明星教授:ART人工晶状体兼具全程视觉和矫正散光的优势,且从晶状体设计等多方面确保其旋转稳定性,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为存在规则性散光且要求全程视力的患者带来了更好的选择。
鲍永珍教授:ART人工晶状体在矫正散光的同时又能解决老视问题,术后患者满意度更高。
陈茂盛教授:精准白内障手术更需要良好设备支持。Centurion?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系统超乳时间短、效率高、前房稳定性更好,且套管设计减少热量对眼部的损害,保证手术精准、安全。
汤欣教授:高端晶状体植入过程需要更加细致、完美。主切口下方皮质吸除有时是非常困难的,此时在粘弹剂保护下从侧切口辅助吸除皮质是相对安全的。
俞教授分享道,飞秒激光辅助制作角膜切口是非常安全有效的,有效减少术源性散光(SIA),同时保证之后的手术过程更加顺利流畅,非常感谢爱尔康公司设备的全程陪伴。
VERIONTM眼球识别和匹配数字导航系统+飞秒激光LenSx?+Centurion?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AcrySof?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
医院赵平教授
赵教授熟练应用飞秒激光LenSx?和Centurion?白内障超声乳化系统联合VERIONTM数字导航系统完美顺利为患者植入了AcrySof?Toric人工晶状体。飞秒激光和数字导航系统的应用为白内障手术提供了精准解决方案。VERIONTM数字导航系统分为测量模块、规划模块和术中导航模块。将测量模块得到的患者眼表血管情况、角膜缘情况、瞳孔大小、陡峭轴、平坦轴位置、散光大小等数据和人工晶状体选择、公式选择、切口选择等数据导入规划模块,可以获得患者人工晶状体的度数和轴位;将以上数据导入术中导航模块,即可以实现术中实时跟踪,为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提供更精准的解决方案。
专家视角:
张红教授:飞秒激光LenSx?在白内障术中可实现撕囊、预劈核和切口制作,其中切口包括主切口、侧切口,但是有时制作切口不是必须的。因为受许多老年患者角膜缘血管翳和老年环的影响,切口靠后可能导致切口不能完全打开,切口靠前又担心增加SIA。总体来说,90%患者均能够实现飞秒激光切口制作。
汤欣教授:低度数散光亦影响患者视觉质量,应尽量矫正。AcrySof?ToricIOL与后囊膜贴附良好,术后旋转小,旋转稳定性好,符合低度数散光矫正需求。
申屠形超教授:飞秒激光过程中Docking是非常关键的,需要医患共同协作,应与患者充分沟通。只有做到水平位Docking,才能准确制作角膜切口、彻底撕囊、达到预劈核深度,从而减少超声能量、减轻内皮损伤。
郭海科教授:VERIONTM数字导航系统对保证AcrySof?ToricIOL和ARTIOL植入术中轴位精准、IOL居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飞秒激光过程中保证精准的切口位置和撕囊居中性。
卢奕教授:Centurion?白内障超声乳化系统采用主控液流技术,能够维持良好的前房稳定性,手术操作更加方便、安全,尤其适用于合并眼底疾病患者。
李朝辉教授:Centurion?白内障超声乳化系统除了提高了超声乳化效率,还采用了主控液流系统,能够根据患者和术者情况设定恒定眼内压,特别适用于高危眼、水眼、高度近视、小眼球等患者;AutoSert?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能够解放术者双手,利用脚踏控制人工晶状体植入过程,实现手术安全、顺畅。此外,注吸针头角度设计、套帽设计能够更好地保护后囊;灌注套管中4个凹槽设计对超乳能量释放和保证水流顺畅具有重要作用。
02“视觉要塞”上的突围——爱尔康玻切手术直播
安全、高效处理眼底复杂情况,完美展示眼底病变——爱尔康玻切手术操作系统给了后节手术质量和安全的“双保险”。该环节由魏文斌教授、赵明威教授主持,黎晓新教授、马志中教授、唐仕波教授、徐格致教授、梁小玲教授、张明教授、孙晓东教授、林季建教授担任点评专家团。
3D微创25G+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
医院梁建宏教授
梁教授应用Constellation?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系统cpm高速玻切,首先清除中周部视网膜增殖膜和积血区,然后处理后极部陈旧性出血和新生血管膜,最后清晰展示了眼底的“庐山真面目”。
3D微创25G+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
浙江大医院方肖云教授
方教授创新性采用NGENUITY?3D手术视频系统联合Constellation?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系统首先完成了后极部玻璃体切除,并仔细应用玻切头处理周边部、格子样变性区内、脱离区的玻璃体和基底部玻璃体。随后注入部分重水稳定视网膜后继续切除玻璃体,完成裂孔周边视网膜光凝,最后手术顺利完成。
专家视角:
黎晓新教授分享道,在玻璃体手术刚开始时,一般设置眼内压为20~22mmHg,切割频率为cpm,负压最大设置为mmHg,根据情况调整在~mmHg。
唐仕波教授:Constellation?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系统cpm高速玻切减少视网膜牵拉,尤其是在高度脱离视网膜手术中高速是非常重要的。
梁小玲教授:双气路玻切头比单向玻切头效率更高。
张明教授:25G+较25G在材料和技术上做了改进,在保证微创基础上,材料更硬,保证了手术操作性和眼球稳定性。切割过程中采用低负压、高切速,既能确保切割效率,又能大胆进行视网膜表面的操作。25G+既能处理简单病例,也能处理复杂甚至严重PDR、眼外伤病例,基本可以完成临床90%以上眼底手术,为眼科医生带来了帮助,为患者带来了视觉保障。
马志中教授: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减少玻璃体切除耗时,能够提高手术效率,减少并发症。术中可应用重水使玻璃体到中间区域,亦可应用曲安奈德增加玻璃体可视性,减少切割耗时。
孙晓东教授:对于PDR患者手术,术前超声检查能够帮助明确增殖膜粘连情况与部位,做到术前心中有数。术中处理增殖膜时,需要把其周围的玻璃体切除干净,并尽量找到增殖膜的间隙,先处理容易处理的增殖膜。
徐格致教授:对于球形视网膜脱离,个人习惯于先处理上方玻璃体及手术切口周围的玻璃体,并通过裂孔吸出视网膜下液,有助于后续操作。
林季建教授:玻璃体切除术中切割速率、负压、玻切头与视网膜的距离是关键的三大要素。
03规范是眼科手术的“防火墙”——Doctor-X手术公开日
抗VEGF药物的横空出世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本次Doctor-X手术公开日由唐仕波教授主持,陈芝清教授带来了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综合管理。
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综合管理
浙江大医院陈芝清教授
陈教授展示了2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行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射术的过程。术前充分清洁眼部,术中垂直进针,注射后验证患者有无光感,手术顺利完成。
专家视角:
唐仕波教授主持了该环节的进行,他着重强调了坚持初始“3针loading治疗”的重要性。并表示,我国有规范的眼内注药指南,一定要遵照规范,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04专业成就卓越视觉——爱尔康屈光手术直播
爱尔康屈光手术直播环节由陈跃国教授、白继教授主持,王铮教授、王雁教授、张丰菊教授、米生健教授、沈政伟教授、周激波教授、王华教授、周进教授、张泳教授组成点评专家团。手术地点位医院。
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性化屈光手术一
医院翟长斌教授
翟教授用爱尔康Wavelight平台给患者实施了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性化LASIK手术。
沈政伟教授:WavelightFS-飞秒激光可实现个性化制瓣,且其隧道设计可使气体逃逸,降低OBL发生率和程度,提升视觉质量。
周激波教授:ContouraVision(地形图引导的个性化LASIK)充分展示了精细、精密的优势,实现术后光滑理想的角膜表面,达到更好的视觉质量。
王铮教授:由于坐位与卧位时发生眼球旋转,会对患者散光矫正产生影响,因此术中需进行虹膜识别。
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性化屈光手术二
医院郑历教授
郑教授应用Wavelight平台为一位近视散光合并高彗差的患者实施了地形图引导的个性化LASIK手术。
周进教授:在个性化手术方面,如果患者散光度数较高(1.0D),可以将瓣的形态作调整,例如调整为椭圆形,使切削的长轴与瓣的长轴平行;边切角可以设置为30°~°,个人习惯设置为90°,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减少术后瓣移位,对位更完美。
王华教授:Kappa角是通过角膜地形图测量得到的,受患者注视情况、瞳孔测量时和手术时大小的影响。
王雁教授:飞秒激光能量设计的个性化也十分重要。飞秒激光能量越大,效率越高,患者配合程度好,但瓣下会相对粗糙;能量越小,瓣下会相对光滑,术后患者眩光、虹视更少。
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性化屈光手术三
医院方学军教授
方教授应用爱尔康Wavelight平台顺利为一位看近较多的人民教师进行了个性化LASIK手术。
张丰菊教授:在Q值调整方面,正常人术前Q值大多为-0.2~-0.4,术后要调整至术前Q值状态。如果患者手术时已接近出现老视,需要将Q值调至更负,增加景深,形成看近、看远时双眼匹配。如果患者既往眼部做过手术,Q值为正,则需要调至0。调整Q值时,同时需要调整屈光度的设计,避免术后过矫。
米生健教授:Q值与手术中引入的球差有关。一般将Q值调整至术前状态。但对于高度近视患者,术中可能会引入正球差,所以需要调整Q值;对于老视患者,需将Q值调至更负,增加景深。
张泳教授:Q值调整时,会带来治疗屈光度的改变,所以要进行屈光度的调整。可以调整C4值或切削厚度,使其与波前像差优化切削模式一致,从而避免过矫。
最后,郑历教授总结道,爱尔康Wavelight屈光手术平台提供了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手术方案设计与治疗,提高了患者视力和视觉质量,进一步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相信这种精准的、个性化的手术能够为更多患者带来光明。
除了现场会议如火如荼的开展外,在平台观看的直播人数更是高达+。与此同时,手术直播期间还特别开通了问卷调查功能。调查结果也非常具有启发性:
直播中约一半以上的观看医生为白内障医生。60%以上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