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血视网膜屏障、视网膜脉络膜屏障,以及血房水屏障、血视神经屏障的作用,荧光素被局限在视网膜血管内和脉络膜组织内,如果荧光素出现在这些组织之外,在注射荧光素大约5~10分钟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内的荧光几乎全部排空后,这些血管外荧光仍然存在眼底,称之为渗漏(1eak)。正常眼造影后期,血管内强荧光渗漏可有以下四种情况:①后期从视盘周围脉络膜毛细血管渗出的荧光素使盘缘染色,故呈现视盘边缘强荧光。②筛板后期染色呈现强荧光。③如果色素上皮终止在视盘边缘尚有一段距离,则暴露的巩膜后期出现染色而呈半月形强荧光。④眼底任何部位色素少时,后期可出现巩膜染色而呈现强荧光。由于盘缘、筛板等都是巩膜组织,因此事实上以上四种情况都是巩膜组织染色造成的。
荧光素由管壁渗出之后,进入组织间歇或解剖间隙(如Henle纤维或视网膜下间隙),逐渐积蓄,造成组织水肿、隆起或脱离。渗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从血管内漏出的荧光素使血管壁染色,表现为血管壁边界毛糙,称为管壁着染,简称壁染;漏出的荧光素使组织中的荧光素浓度增强,称为组织着染;荧光素渗漏聚集在一定的组织腔隙内,称为池样充盈或积存(pooling)。
这可以用消防用的帆布水管进行形象的比喻:正常的血管类似于用塑料管或金属管做成的,管壁不会漏水,而帆布水管充满水后,管壁外面是湿的,因为帆布不能完全防水,水管内的水已经将帆布洇湿,即为管壁着染。将帆布水管放在地上,若帆布水管使用较久、磨损,从水管中洇出的水将地面打湿,即为组织着染。若水漏得更厉害,在水管周围积成一滩水,或者水管周围的地上正好有个坑,坑内可能会填满水,即为染料积存。
渗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不在血管造影的早期出现,因为它必须经过一段血管充盈和由管内渗到管外的时间,但由视网膜脉络膜屏障(视网膜色素上皮)破坏的疾病(如中浆)在造影的早期即可出现;②造影后期荧光素愈积愈多,荧光的大小、形状和亮度也随之增加;③视网膜和脉络膜循环里的荧光消失之后还继续存在。
表5.渗漏的分类
着染(staining)
积液(pooling)
视网膜内屏障破坏
1.管壁着染;
2.组织着染,如视盘着染、视网膜水肿、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视网膜瘢痕染色
1.视网膜层间积液:囊样水肿;
2.神经视网膜脱离(渗出性视网膜脱离):Coats病、视网膜静脉阻塞
玻璃体腔渗漏
视网膜外屏障破坏
1.组织着染,如玻璃膜疣染色、瘢痕染色、视网膜水肿;
2.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
1.视网膜层间积液:囊样水肿;
2.神经视网膜脱离(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与屏障破坏无关的渗漏
巩膜染色
1.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2.脉络膜脱离
渗漏的最大特点是荧光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渗漏的荧光强度的高峰要晚于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内荧光的高峰。这是因为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内的荧光强度达高峰后,如果渗漏组织中的荧光素浓度仍低于血管内的荧光素浓度,血管内的荧光素仍可继续向组织中渗漏。第二,荧光消退的滞后。不论漏出后的染料是着染,还是积存于腔隙中,这些漏出的荧光素,都不可能回到循环中随着血管内荧光素一起消退,眼底正常荧光消失后,它们仍然滞溜在那里,发出强烈的荧光,持续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称为后期残余荧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