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
春季角结膜炎中医称“时复目痒”、“时复症”。是指以双眼奇痒,睑结膜出现大而扁平的乳头及角膜缘附近结膜胶样隆起增生为特征的疾病。按部位分为睑结膜型、球结膜型和混合型。中医认为,该病乃外感风热,内蕴湿热或血虚生风所致。
祛风止痒法治春季角结膜炎/外感风热证案
秦某,男,10岁,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学生。于年5月4日初诊。
主诉:双眼反复奇痒2年,复发15日。
病史:患者2年前开始出现双眼奇痒,每年春夏发病,秋后好转。15日前双眼奇痒再发,难以忍受,异物感,滴“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剂”后症状减轻,但仍眼痒。
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1.0。双眼睑结膜呈粉红色,上睑结膜巨大乳头呈铺路石样排列,上覆一层牛乳样乳白物,牵引成丝状,球结膜略显灰黄,角结膜缘可见胶样隆起;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诊断:春季角结膜炎(双眼)。
辨证:外感风热证。
治法:祛风止痒。
方剂:消风散(《外科正宗》)加减。
处方:荆芥10g,羌活10g,防风10g,川芎3g,蝉蜕5g,茯苓10g,陈皮5g,厚朴10g,党参10g,甘草5g,僵蚕5g,金银花10g。6剂(中药配方颗粒/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公司提供)。
服法:每日2次,每次1格,开水冲服。
外治:0.2%色甘酸钠滴眼剂,滴双眼,每次1-2滴,一日4次。
医嘱:①发病季节,尽量避免与花粉和烟尘接触,外出阳光强烈时注意防晒,戴有色眼镜。②眼奇痒时,做眼部冷敷,可减轻症状。③忌食辛辣炙煿之品。
二诊(年5月10日):双眼奇痒明显减轻,原方再服6剂。
三诊(年5月16日):双眼痒痛消失,睑结膜乳头消失,白睛较黄。加茵陈10g,以利湿退黄。6剂。药尽而愈。
按:《眼科菁华录·时复之病》中所载之“时复症”与本病相类似,书中说:“类似赤热,不治自愈,及期而发,过期又愈,如花如潮,久而不治,遂成其害。”患者因风热外邪所袭,客于肺经,循经上犯于白睛,发为本病,郁滞睑肤,则睑内生扁平颗粒,白睛污红;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乃外感风热之象。消风散加减方中荆芥、羌活、防风、蝉蜕祛风散邪为君药;党参、茯苓、厚朴、陈皮理脾除湿为臣药;僵蚕疏风活络止痒,川芎行血祛风,金银花清热解毒,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具有收风祛血活则目痒自除、湿去火息则赤肿自消之功。
清热利湿法治春季角结膜炎/湿热夹风证案
黄某,男,11岁,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实验小学,学生。于年4月8日初诊。
主诉:双眼奇痒,眼红反复发作3年,再发7日。
病史:患者3年前开始每年春夏季就会出现眼痒,眼红,异物感等症状,医院诊为“春季角结膜炎”,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剂”、“0.2%色甘酸钠滴眼剂”可缓解症状,停药后易复发。7日前复发,再次出现上诉症状。
检查:视力:右眼1.2,左眼1.2。双眼睑结膜可见卵石样扁平乳头增生,球结膜充血(++),略显灰黄,角结膜缘可见胶样隆起,眼眵粘丝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春季角结膜炎(双眼)。
辨证:湿热夹风证。
治法:清热利湿。
方剂:除湿汤(《眼科纂要》)加减。
处方:连翘10g,滑石10g,车前子10g,枳壳10g,荆芥10g,防风10g,生地黄10g,当归10g,赤芍10g,茯苓10g,苍术6g,黄芩6g,地肤子10g,黄连3g,甘草3g。6剂(中药配方颗粒/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公司提供)。
服法:每日2次,每次1格,开水冲服。
外治:0.2%色甘酸钠滴眼剂,滴双眼,每次1-2滴,一日4次。
医嘱:①发病季节,尽量避免与花粉和烟尘接触,外出阳光强烈时注意防晒,戴有色眼镜。②眼奇痒时,做眼部冷敷,可减轻症状。③忌食辛辣炙煿之品。
二诊(年4月14日):双眼奇痒明显减轻,原方再服6剂。
三诊(年4月20日):双眼痒基本消除。视力检查同前。双眼睑结膜淡红,球结膜充血减轻,舌质淡红,苔薄,脉滑。再服原方6剂,药尽而愈。
按:患者因平素喜肥甘厚腻,脾胃湿热内蕴,复感风邪,风湿热相搏于目,故出现双眼红赤,痒痛难忍等症。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乃湿热之征。治宜清热利湿。除湿汤加减方中黄芩、黄连、连翘清热解毒;苍术苦寒燥湿;滑石、车前子、茯苓健脾利湿清热;地肤子利湿清热,祛风止痒;荆芥、防风疏风解表,散邪止痒;当归、生地黄养血活血;赤芍解热除烦利湿;枳壳理气化湿;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效。
清热泻火法治春季角结膜炎/肝火上炎证案
王某,男,9岁,湖南省长沙市大同古汉城小学,学生。于年4月15日初诊。
主诉:双眼红赤,奇痒难忍,反复发作3年,复发15日。
病史:患者于年春双眼无明显诱因出现红赤,奇痒难忍,曾用“醋酸可的松滴眼剂”、“0.2%色甘酸钠滴眼剂”可缓解症状,但停药后复发。近半月奇痒难忍。
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1.0。双眼胞睑内呈粉红色,上胞睑内巨大扁平颗粒呈铺路石样排列,上有一层黏性乳白样分泌物,牵引成丝状;角膜缘红赤呈堤状胶样隆起,球结膜处呈污秽状灰褐色。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数。
诊断:春季角结膜炎(双眼)。
辨证:肝火上炎证。
治法:清热泻火。
方剂:清热泻肝汤(《张怀安眼科临床经验集》)。
处方:桑白皮10g,黄芩10g,柴胡10g,龙胆5g,知母10g,乌梅10g,防风10g,茵陈10g,决明子10g,生石膏10g,甘草3g。6剂(中药配方颗粒/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公司提供)。
服法:每日2次,每次1格,开水冲服。
外治:0.2%色甘酸钠滴眼剂,滴双眼,每次1-2滴,一日4次。
医嘱:①尽量避免与花粉和烟尘接触,外出阳光强烈时注意防晒,戴有色眼镜。②眼奇痒时,作眼部冷敷,可减轻症状。③忌食辛辣炙煿之品。
二诊(年4月21日):眼痒减轻,原方去龙胆。6剂。
三诊~六诊(年4月27日~年5月15日):服药18剂后,双眼偶尔痒,程度明显减轻,时间较短。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1.0。双眼胞睑呈粉红色,上睑内乳头减少变小;角膜缘堤状胶样隆起已除,球结膜呈污秽状灰褐色。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数。嘱原方再服14剂。
按:患儿肝火上炎,外感风邪,风热相搏于目则出现双眼红赤,奇痒难忍等症。清热泻肝汤方中桑白皮、黄芩、柴胡、防风祛风清热;龙胆清泻肝火;生石膏、知母清热;茵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乌梅酸收入肝养筋;决明子清肝泻火;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祛风除湿止痒之效。
表里双解法治春季角结膜炎/表里俱实证案
龙某,男,10岁,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实验小学,学生。于年5月16日初诊。
主诉:双眼奇痒,眼红反复发作3年,再发7日。
病史:患者3年前开始每年春夏季就会出现眼痒,眼红,异物感等症状,医院诊为“春季角结膜炎”,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剂”、“0.2%色甘酸钠滴眼剂”可缓解症状,停药后易复发。7日前复发,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伴口干口苦,便秘溲赤。
检查:视力:右眼1.2,左眼1.2。双眼睑结膜可见卵石样扁平乳头增生,球结膜充血(++),略显灰黄,角结膜缘可见胶样隆起,眼眵粘丝状;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诊断:春季角结膜炎(双眼)。
辨证:表里俱实证。
治法:表里双解。
方剂: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加减。
处方:防风10g,荆芥10g,炒大黄10g,玄明粉5g,连翘10g,黄芩10g,赤芍10g,白术10g,栀子10g,当归10g,滑石15g,生石膏15g,薄荷5g,桔梗6g,川芎5g,蝉蜕5g,刺蒺藜10g,甘草3g。6剂(中药配方颗粒/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公司提供)。
服法:每日2次,每次1格,开水冲服。
外治:0.1%盐酸奥洛他定(帕坦洛)滴眼剂,滴双眼,每次1~2滴,一日2次。
医嘱:①尽量避免与花粉和烟尘接触,外出阳光强烈时注意防晒,戴有色眼镜。②眼奇痒时,做眼部冷敷,可减轻症状。③忌食辛辣炙煿之品。
二诊(年5月22日):双眼奇痒明显减轻,原方去大黄、玄明粉。再服6剂。
三诊(年5月28日):双眼痒基本消除。视力检查同前。双眼睑结膜淡红,球结充血减轻,舌质淡红,苔薄,脉滑。再服原方6剂,药尽而愈。
按:患者外感风邪,内有蕴热,其证表里俱实。风热之邪在表,上窜于目,痒痛并作;内有蕴热,肺胃受邪,则口干口苦,便秘溲赤。治当疏风散邪以解表邪,泻热攻下以除内实。防风通圣散加减方中以防风、荆芥、薄荷疏风解表;蝉蜕、刺蒺藜祛风止痒;大黄、玄明粉泄热通便,配生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肺胃之热;栀子、滑石清热利湿,使里热从二便而解;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缓急。诸药合用,则内外分消,风热湿去,则目病向愈。
养血息风法治春季角结膜炎/血虚生风证案
李某某,女,15岁,湖南省宁乡县枫木桥乡洪桥小学,学生。于年5月5日初诊。
主诉:双眼红痒,反复发作5年,时作时止1月余。
病史:患者年春夏季开始双眼奇痒发红,曾滴多种抗过敏及消炎滴眼剂,近月来时发时止,稍眼红,滴抗生素及抗过敏滴眼剂后症状缓解,易复发。兼见面色少华。
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0.8。双眼近穹窿睑结膜可见扁平乳头增生,球结膜污浊色稍充血;舌质淡,苔少,脉细。
诊断:春季角结膜炎(双眼)。
辨证:血虚生风证。
治法:养血息风。
方剂: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加味。
处方:当归10g,川芎3g,白芍10g,熟地黄10g,蝉蜕6g,乌梢蛇6g。7剂。
服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医嘱:①尽量避免与花粉和烟尘接触,外出阳光强烈时注意防晒,戴有色眼镜。②眼奇痒时,做眼部冷敷,可减轻症状。③少食辛辣炙煿之品。
二诊(年5月12日):双眼痒减轻,舌质淡,苔少,脉细。原方7剂。
三诊(年5月19日):双眼痒基本消除,面色好转,略显红润;舌淡,苔薄,脉偏细。原方去乌梢蛇,再服7剂。
按:患者素体肝虚血少,肝血不足,虚风内动,上犯于目,导致眼痒干涩,时作时止,面色少华。舌质淡,苔少,脉细乃血虚之象。治宜养血息风。李中梓说:“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四物汤加减方中熟地黄甘温味厚,质地柔润,长于滋阴养血为君药;当归补血养肝为臣药;佐以白芍养血柔肝,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蝉蜕、乌梢蛇祛风止痒。其中熟地黄、白芍为阴柔之品,与辛温之当归、川芎相配,则补血而不滞血,和血而不伤血,是本方的配伍特点。诸药合用,达养血息风之效,则诸症得消。
湖南中医院门诊挂号可采用电话预约、网上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