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分会关于“高压氧治疗适应证与禁忌证”的共识(版)[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6(1):1-5.
禁忌症---早产和(或)低体质量的新生儿。
小编解读:因为早产儿和(或)低体质量的新生儿易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
正常生理基础知识图片为左眼视网膜血管正常生长过程,图中数字为妊娠周数,图片左侧为眼鼻侧,图片右边为眼颞侧。
妊娠大约16周之前视网膜无血管。
妊娠15-18周时,视网膜开始血管化,血管由视盘(视神经由此进入眼)发出,并向周边生长。
视网膜血管在妊娠32周时到达鼻侧的锯齿缘(眼睛周边),在妊娠36至40周时在颞侧到达,到妊娠40周时,颞侧视网膜通常完成血管发育。
但在早产婴儿中,血管成熟可能延迟至停经后年龄(postmenstrualage,PMA)为48-52周。
上述数据及图片引用uptodate。
小编“大白话”解读
视网膜血管正常生长过程,血管不能乱生长,要长在该长的地方,也就是要有“路标”,“路标”标好了,就能画线即血管生长,这路标就是梭形细胞。
在不同阶段,梭形细胞就会按照时间顺序发生管状改变并相互相连形成血管。
胎儿4个月之内视网膜是无血管形成的。
4个月之后在视神经视盘那开始有血管向周边生长。
胎儿8个月时鼻侧基本长到位了(到达鼻侧的锯齿缘),但颞侧还没长到位,需要胎儿足月时才能长到位。
上述仅代表小编个人理解观点,理解有偏差或错误。
ROP发生机制ROP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了解,目前认为涉及2个阶段。
最初损伤由低血压、缺氧或高氧、自由基形成等因素所致,会损害新形成的血管,中断正常的血管生成。
随后血管恢复正常生长,或者新生血管从视网膜向玻璃体内异常生长。这些异常新生血管(新生血管形成)的通透性增加,可导致视网膜水肿和出血。异常纤维血管组织可能沿新生血管形成而形成,随后收缩,从而对视网膜产生牵引。在部分严重病例中,这会导致视网膜变形或视网膜脱离。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异常血管组织退化而几乎没有残存效应。
上述数据及图片引用uptodate。
小编“大白话”解读
胎儿在母体内,有母体和胎盘等调节机制,其母体呼吸为空气(氧浓度21%),这种环境能让梭形细胞按时按规定发生正常变化。
在视网膜血管正常生长时期,如果一直接触高浓度氧,梭形细胞就会被杀死,无法形成血管,路标没了,血管再生长就乱长了。
该长血管却没长,此时局部缺氧环境就会诱发VEGF等因子产生,促进血管生长,但这个生长是乱长的。
血管乱长且又长得多,就会突破视网膜,向前方的玻璃体生长,而且血管生长又会伴随其周边纤维组织生长,其甚至可以长到玻璃体前面到达晶状体后方。这时视网膜因为牵拉可能脱落,而血管和纤维组织又是不透明且无感光系统,从而造成致盲等改变。
上述仅代表小编个人理解观点,理解有偏差或错误。
相关指南版指南:参考文献: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修订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8(23):-.ROP的发生部位分为3个区
1区是以视盘为中心,视盘中心到黄斑中心凹距离的2倍为半径画圆;
2区是以视盘为中心,视盘中心到鼻侧锯齿缘为半径画圆;
2区以外剩余的部位为3区。
早期病变越靠后,进展的危险性越大。
ROP病变严重程度分为5期
1期约发生在矫正胎龄34周(30~37周),在眼底视网膜颞侧周边有血管区与无血管区之间出现分界线;
2期平均发生在平均35周(32~40周),眼底分界线隆起呈嵴样改变;
3期发生在平均36周(32~43周),眼底分界线的嵴上发生视网膜血管扩张增殖,伴纤维组织增殖;
阈值前病变发生在平均36周(31~43周),阈值病变发生在平均37周(32~44周);
4期由于纤维血管增殖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先起于周边,逐渐向后极部发展;此期据黄斑有无脱离又分为A型和B型,A型无黄斑脱离;B型黄斑脱离。
5期视网膜发生全脱离(大约在出生后10周)。
注:阈值前ROP,表示病变将迅速进展,需缩短复查间隔,密切观察病情。
版指南:参考文献: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修订版)[J].发育医学电子杂志,,4(4):-.
ROP筛查标准
①对出生胎龄≤34周或出生体质量﹤g的早产儿,应进行眼底病变筛查,随诊直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
②对于患有严重疾病,或有吸氧史的早产儿筛查范围可适当扩大;
③首次眼底检查时间应按出生胎龄不同而有所区别,见下图;如果患儿病情危重且存在长期高体积分数氧吸入,初次检查时间还可适当提前。
ROP筛选随访时间
1、筛查间隔时间应根据第1次检查结果而定。如双眼无病变,可隔周复查1次,直到矫正胎龄44周,视网膜血管长到锯齿缘为止。
2、如有1、2期病变,应每周复查1次,随访过程中若ROP程度下降,可每2周检查1次,直至病变完全退行。
3、若出现3期或阈值前病变Ⅱ型,应每周复查1、2次,如达到阈值前I型或阈值病变,应尽快进行激光或冷凝治疗。
4、如持续观察病变一直未消退,至少应筛查至矫正胎龄50周,且确认无阈值前病变、无进展趋势,并除外2、3区存在可能异常收缩或进展的异常血管组织,方可停止筛查。
高压氧治疗早产儿低体重儿临床实例01参考文献:赖穗贞,唐普润,邓素娟,郭露萍.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高压氧治疗及其视网膜病变的预防[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14(5):-.
临床资料
38例早产儿、低体重儿因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高压氧治疗,其中男婴26例,女婴12例,年龄37d至9个月。
高压氧治疗方案
采用婴儿高压氧舱,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严格执行矫正胎龄至满40周,体重在2.5Kg以上作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周休息2天,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0天,再做第2个疗程。3~4个疗程后休息1个月。复查头颅影像学,未完全治愈的再作高压氧治疗。
相关结论
本组38例早产儿、低体重儿因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高压氧治疗,无一例发生ROP。
因此,严格掌握适应证、治疗方案,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的情况下,高压氧治疗是有效安全的。
02参考文献:谢金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与高压氧治疗[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11(2):-.
(1)严格掌握高压氧指征。
(2)孕龄应≥36周,或出生后已达预产期者,出生体重应≥g,根据已有文献,上述孕龄及出生体重进行一定氧疗,罕有发生ROP,就是发生ROP,绝大部分仅停留于1~2期不再发展,最终可能退行自愈,不留严重后遗症。
(3)治疗压力掌握在0.03~0.05MPa之间。
(4)每次治疗吸氧时间控制在1h以内。
(5)加强疗程间歇。
(6)酌情使用抗氧化剂。
(7)缺氧问题一旦解决,即应停用高压氧。
(8)治疗期间注意观察,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进行处理。
(9)实行患儿家长知情告知制度,加强用氧过程的各项医疗文书登记。
(10)大部分患儿有自限倾向,轻者(1-2期)常可自动局限,不再发展,进入退行期,最终恢复,不致造成视力损害。
(11)文献报道,急性期ROP消退的时间为平均胎龄38.6周,90%在出生后44周前自行消退;80%~85%的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在3~5个月时有自行缓解的趋势。
03参考文献:何永忠,谢金祥.高压氧治疗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调查[J].河北医学,,15(5):-.
临床资料
33例患儿开始进行高压氧治疗时的矫正胎龄为(33.64±2.35)周,实际体重为(±)g,内有孪生子4例,缺血缺氧性脑病分度为轻度14例、中度3例、重度16例。
全部病例进行HBOT前已在产科、新生儿科进行鼻导管、面罩等常压下进行氧疗,其中有5例患儿合并有呼吸衰竭,其中1例孪生儿使用了高频通气(HFOV)进行抢救。33例患儿于出生后5-23天开始高压氧治疗,平均为11.8天。
高压氧治疗方案
婴儿高压氧舱,氧气加压,治疗压力0.13MPa,每天一次,每次治疗时间60分,其中加减压各10分,中间稳压40分,舱内氧浓度72%-75%,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33例共治疗次。
根据病情,有9例治疗5~9次,21例治疗10-14次,3例治疗15-20次,平均每例治疗9.6次。
相关结果
安全性:7周岁时回访,行眼底检查未发现ROP。
注明: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病例为在年以前,由于作者当时对ROP缺乏认识,曾使用高压氧对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治疗。
婴幼儿脑损伤神经修复治疗专家共识参考文献: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分会儿童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婴幼儿脑损伤神经修复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
建议高压氧治疗在纠正胎龄满37周,生命体征稳定,呼吸道保持通畅,眼底检查无异常,无活动性出血及高压氧禁忌证的情况下,可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推荐级别:2C)。
小编说
1.关于ROP相关内容,上周曾在相关群上,小编已经讲过了,这次再对内容进行整理发布。
2.实际上还有很多动物实验基础研究均已证明高压氧治疗不会诱发ROP,本次未引用英文文献的原因为引用了相关临床指南和共识,其本身就参照大量英文文献,小编在引用的临床指南内未搜索到高压氧治疗产生ROP相关文字,而专家共识针对婴幼儿脑损伤神经修复讲到了要行高压氧治疗。
3.但作为高压氧医师,还是要清醒地认识到,仍要严格把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对ROP相关知识点了然于胸,对确实需要高压氧治疗的如缺血缺氧性脑病,而又符合相关指南、共识和实践经验,进行高压氧治疗,促进病情的康复。
4.高压氧治疗前系列延伸阅读:第一篇:从一篇文献:小编和你聊高度近视患者做高压氧注意事项
第二篇:从相关文献,小编和你聊肺大泡患者高压氧注意事项
第三篇:小编和你聊高压氧治疗前需要注意的相关药物
5.高压氧治疗可为之或不可为之,均是建立在现有知识的更迭中,而这就需要高压氧医务人员不断交流和奋进。小编上周在南昌参加了相关学术会议,就以自写的一篇《南昌记》,共勉之。
南昌记
时维五月,初夏之时,亦为中国康复医学会高压氧康复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年会之日,余乘高铁达南昌,忽有阴雨,心情豁达畅然,缘于学、结同仁。
会精彩纷呈,犹如绕梁而不绝,三日毕,汇于心融于脑。古人云“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高压氧,谓医学,务实求真全面乃基石,融合创新合作谋发展,且医者仁心,应如是。
吾见同道,熟悉陌生,何解?老友,忙于工,无闲暇,然见时,可促膝长谈;亦有“老友”,因学术讨论于群上交流甚多,然未谋面,提“姓名”而恍然大悟,相视而笑,抱拳作楫,相谈甚欢。
余喜跑步,用足丈量世界,领略美景,人生快哉。跑步贰次,或晴空或大雨,终十和8.1公里。夜跑于八一广场,晴空时人流穿梭不绝,幸福满满;大雨时空旷无人,其已安静入睡。环看南昌起义纪念塔,亦想起美国 ,甚是感慨,无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何来中国之独立强大?何谈国人之和平幸福?遂驻足停留,敬礼起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吾为党员,参与学会党团活动于纪念碑下,心中重温入党誓词;亦为医者,救死扶伤之使命。青年强则国强,以何砥砺前行?余遥想王勃笑而不语,且看《滕王阁序》: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长按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