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温州医医院刘晓玲教授研究团队在Retina上发表了一篇题为“EfficacyAndSafetyOfIntravitrealConberceptInjectionsInMacularEdemaSecondaryToRetinalVeinOcclusion”(《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研究文献,阐述了康柏西普治疗RVO的研究成果,为康柏西普在RVO的诊疗应用提供了新的循证证据,并且该研究合理的设计及结果分析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专家介绍刘晓玲教授,温州医医院眼底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专家会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委员、中国激光医学会委员、中华眼底病杂志编委、中华眼视光学杂志编委;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科技进步奖,省级精品课程。
刘晓玲教授点评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血栓导致视网膜中央或分支静脉系统的破坏,其最主要的病因是邻近视网膜动脉粥样硬化压迫。在视网膜血管疾病中,RVO发病率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第二大常见疾病,亚洲发病率为0.57%。RVO常见并发症为黄斑水肿(ME)和视网膜缺血导致眼前节和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前者是RVO导致视力损害的最常见原因。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压力升高,导致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组织液和血液向视网膜渗漏增加。RVO早期VEGF的生成增加是导致ME及出血发展和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此外,高水平VEGF促使视网膜无灌注区和缺血的加重,反过来增加VEGF水平,从而加速ME和出血的发生,最终加重视力损害。因此,抗VEGF治疗是治疗该类疾病,改善患者视力的有效可行方案。
临床前试验研究表明,康柏西普与VEGF-A具有高亲和力,同时也对PlGF表现出高亲和力。康柏西普I期和II期临床试验已经展现了其在治疗AMD患者时表现出的ME缓解效果和安全性。本次研究结果为III期临床试验提供了依据,也为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RVO这一威胁视力的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FALCON研究FALCON研究为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黄斑水肿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前瞻性II期临床试验研究,开展于温州医医院与首都医科医院。如图1所示,研究共纳入60例RVO黄斑水肿患者,其中30例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30例为视网膜中央静脉注射(CRVO)。所有患者前3个月内每月接受一次玻璃体腔内康柏西普注射,之后每月对患者进行评估,按需给予注射治疗,共观察9个月。
图1.FALCON研究流程图
康柏西普治疗RVO效果最佳矫正视力BCVA
康柏西普治疗9个月后,BRVO组与CRVO组最佳矫正视力较基线水平分别平均提高(17.83±10.89)个字母、(14.23±11.74)个字母,两组间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个月时,BRVO组和CRVO组患者BCVA改善≥15个字母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0%和46.7%。(见图2)
图2.康柏西普治疗后RVO黄斑水肿患者BCVA变化及≥15个字母者比例
虽然本研究中康柏西普治疗采用3+PRN方案,且有11例患眼基线视力小于35个字母,但视力改善趋势与雷珠单抗和阿柏西普6+PRN方案治疗BRVO黄斑水肿和CRVO黄斑水肿(基线视力下限35个字母)的一致。
视网膜中央厚度
康柏西普治疗9个月时BRVO组与CRVO组视网膜中央厚度(CRT)较基线水平分别平均降低(.97±.42)mm与(.47±.89)mm;CRT降低至≤μm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6.67%与26.67%;CRT降低至≤μm者所占比例分别为90%与66.67%,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见图3)
图3.康柏西普治疗后RVO黄斑水肿患者CRT变化及不同变化患者比例
黄斑容积及注射次数
康柏西普治疗9个月时BRVO组与CRVO组黄斑容积(MV)较基线水平分别平均降低3.83mm3、4.84mm3。9个月时BRVO组平均注射次数为(7.14±1.90)次,CRVO组为(7.59±1.39)次,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见图4)
图4.康柏西普治疗后RVO黄斑水肿患者MV变化及注射次数
值得一提的是,试验终止时没有一例患者发生视力下降≥15个字母。
保驾护航抗VEGF药物治疗RVO是临床指南中的一线推荐方案,我国两个著名眼科中心进行的前瞻性研究FALCON设计合理规范,结果证实康柏西普可有效治疗RVO引发的黄斑水肿,显著提高BRVO及CRVO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降低黄斑容积及中央视网膜厚度,即使是基线情况较差患者也可获得改善,且安全性高,为康柏西普在RVO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III期临床试验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因此,康柏西普将为临床医生有效控制RVO疾病的进展“保驾护航”,为眼科工作者提供了更优的RVO诊治选择!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