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视力ldquo小偷rdquo

文章来源: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发布时间:2021-7-4 13:17:17   点击数:
 青光眼是因为眼压升高,超过了视神经能承受的范围,造成视神经损害、视野缺损,最终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一种眼病。如何防治青光眼?

3月6日

《医生说》节目

邀请医院

青光眼病区副主任医师高传文

为听众普及相关知识

青光眼类型

青光眼类型:原发性青光眼、继发青光眼和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是最主要的青光眼类型,一般发生在成人,根据房角结构的不同分为原发性开角型和闭角型青光眼。其中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最常见的青光眼类型,患病率1.79%,40岁以上人群2.5%,病因是前房角被周边虹膜机械性阻塞,导致房水流出受阻,造成眼压升高。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率1.5%-2%,近几年临床比例有所上升。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青光眼,恶性青光眼、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色素性青光眼和剥脱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常见原因主要是炎症、外伤、出血、血管性疾病、相关综合征、药物(激素)、眼部手术以及眼部占位性病变,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常见的有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外伤继发青光、过熟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糖尿病眼底出血等引起的想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药物引起青光眼也比较常见,一般是激素使用引起的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一般病情更加复杂和严重,预后也往往比较差。先天性青光眼分为: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青少年型青光眼、伴有其他先天异常的青光眼。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一般3岁前发病,青少年型青光眼一般3岁以后发病,晶状体相关青光眼最常见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的患儿,发生青光眼几率比较高。

青光眼的病因

眼球局部解剖学变异(闭角型青光眼)、年龄(闭角型青光眼40岁以后容易发病)、种族(黄种人发生闭青最多见,白种人发生开角型青光眼最多见)、家族史(有遗传倾向性)、近视眼(容易发生开角型青光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流变学异常等(容易发生继发性青光眼)。

青光眼的临床表现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多发于中老年人,剧烈眼疼眼胀伴有同侧视力下降,有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急性发病前可有一过性或反复多次的小发作,表现为突感雾视、虹视,伴额部疼痛或鼻根部酸胀。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0岁以后发病,常见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视物模糊。有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即可失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多发生于30岁以上的人,25%的患者有家族史,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常是疾病发展到晚期,视功能严重受损时才发觉,患者眼压虽然升高,前房角始终是开放的。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角膜大,发白,畏光、流泪、眼睑痉挛。青少年型青光眼:眼胀、眼酸,或者无明显症状,发展到一定阶段视力下降或者视野缺损。

青光眼需要做的检查

基本检查项目:眼压(24小时眼压监测),视野和眼底检查特殊检查项目: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青光眼的治疗:药物、激光和手术。具体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青光眼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早期青光眼患者一般是药物或激光控制,药物控制不良或疾病发展迅速需要手术治疗。一些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需要和白内障联合手术,近年来临床出现很多新的微创青光眼手术方式,对于一些手术效果不好的青光眼类型比如儿童青光眼或者年轻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新的手术成功率也明显提高。需要大家注意的是青光眼只可控制,不能治愈,但是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有可能将病变发展速度降至最低,保存现有视若能力,维持正常生活和工作的。

青光眼患者的注意事项

1.注意用眼卫生,适度用眼。用眼时间不要太长,注意劳逸结合;不要长时间躺着看手机、看书;尽量避免在暗处阅读和工作,晚上看电视、用手机时要开灯,尽量保证光线充足,不要长时间佩戴墨镜。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少喝酒,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充足;饮食宜清淡均衡,注意防寒保暖,合理进行体育锻炼。3.控制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减少参与过于刺激的游乐项目。4.定期检查,重在预防。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应提高检查频率。

青光眼治疗的误区

1、眼压高就是青光眼,不高就不是青光眼:临床上一部分人眼压高于正常范围,但是没有视神经的损伤,我们称为“高眼压征”,这些人不需要用药,但要加强随访。青光眼中有一种特殊类型“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这种类型吧青光眼眼压不高,但昼夜波动大,超出个体视神经所能承受的范围,也会导致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也要引起重视。一天中眼压值是波动的,很多人眼压的峰值在下午或者夜间,对于一些白天眼压不高的青光眼患者,需要做24小时眼压来了解眼压的峰值和波动情况,另外长期使用药物控制眼压的青光眼患者,也需要做24小时眼压监测了解眼压控制情况,每个患者视神经能够耐受的眼压值不同,除了眼压,定期复查眼底、视野和神经纤维层厚度也非常重要,能够了解现阶段治疗方案下青光眼进展情况。2、青光眼眼睛会疼,没有症状就不是:容易引起眼疼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只是青光眼中的一个类型,占一小部分,开角型青光眼及一部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因为没有任何症状,病人不知道自己眼睛有病,一旦发现已是晚期或已失明。3、青光眼患者不能喝水:因为正常饮水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继而通过身体的其他系统排泄出去(尿液、汗液等),身体可以达到平衡。只有在短时间内大量饮水(类似以往做的饮水试验,5分钟内喝下毫升水)才有可能导致眼压的波动,正常喝下半杯水(毫升)不会对眼压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口渴是机体的重要生理信号,表明体内缺水了,应该及时补充。否则会造成机体代谢障碍,产生严重的后果。青光眼患者只需要注意少量多次饮水。4、对青光眼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自己的疾病满不在乎。有些人只是拼命工作,从不看病,直到感觉视野缩小,医院诊治。这时往往已是极晚期,一只眼白白丢掉。5、病人不听医生劝告,不信任医生,不愿做任何检查,将最好的治疗时机错过。6、不能按时用药,有症状时就点药,没有症状时就不点药,从不测量眼压,也不知自己点药后眼压控制的怎样。不合理的用药耽误了治疗。7、对医生劝告听不进去。恐惧手术,对手术前的医生交待手术预后问题,不能正确对待,总怕手术后会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对手术一拖再拖,直到晚期失去最佳治疗时机。8、有些病人手术后只注意观察眼压,而不检查视野是否有改变。有一部分病人在血流动力学方面异常,如患有心血管疾病、低血压及全血浓度增高等。由于这些因素有相互作用,使视神经长期处于慢性供血不足状态,从而造成视野进行性缩小,以致失明。9、对于延误诊疗失去视功能的眼睛,患者认为没有治疗价值和必要,其实长期的高眼压又会引起角膜内皮失代偿。对于失明的患者,如果存在眼压高,还需要治疗,以免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

沉默的视力小偷

青光眼——沉默的视力小偷:视神经能够把视网膜的成像信息从眼球传到大脑,里面包绕无数的光纤,称为视神经纤维,在高眼压以及其他各种不良的神经、血管因素影响下视神经纤维容易受到损伤。眼球内的压力称为眼压,当眼压超过个体视神经能承受的限度,就会造成视神经损害。很多青光眼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眼压逐渐升高,患者也逐渐耐受高眼压的症状,但是眼压高对视神经的损害一直存在,在不知不觉当中,视功能已经丢失,所以说青光眼是沉默的视力小偷。对于40岁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白内障、高度近视、高血压、糖尿病,需长期全身使用激素等疾病的高危人群,建议定期做眼科检查,有先兆表现时,建议青光眼专科就诊,以实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obl66.com/jbby/17342.html